我有2個媳婦「一個是老師一個是醫生」!她們薪水都是10萬「但花錢習慣截然不同」我大開眼界
我有兩個媳婦,大媳婦是醫生,小媳婦是大學教授,倆人收入都10萬左右,可生活習慣截然不同。
大媳婦老家在南部鄉下,家裡有兩個哥哥,小媳婦是土生土長的城市人,我們老家在小鎮,兩個兒子都比較有出息,畢業在城市裡找了工作和對象。
兩個媳婦,我都挺滿意,都是名牌大學畢業,有穩定的工作,個性溫和有孝心,真沒什麼可挑剔的。我退休後,就來城市幫兩個媳婦帶孩子,但和她倆相處時,我必須適應不同的生活習慣。
小媳婦雖然比大媳婦小兩歲,但因為她的工作相對輕鬆,懷孩子比大媳婦早。小媳婦懷孕6個月,我就先去小媳婦家幫忙。
到小媳婦家第二天,媳婦就帶我去逛超市,我看著媳婦一個勁地往購物車裡放東西,想嘗試著勸一下。
「寶貝,少買點,吃完了我再來買。」我對媳婦說。
「沒事,媽,趁周末多買點放家裡慢慢吃。」小媳婦說。
「太多怕吃不了放壞了。」我說。
「沒事,這樣省的多好幾趟,家裡多買點,不想出來的時候,一開冰箱就有食材可以做到。冰箱滿滿的,家裡更有生活氣息。」看著小媳婦滿意的笑容,我不再說什麼。
示意圖來源:《玫瑰的故事》劇照
後來,看到小媳婦還是隔三差五給家裡冰箱添東西,水果一買就是一千多塊,經常沒吃完就續上。
有天周末,我看到兒子打掃家裡,扔了一大半過期的食品,我有些心疼地說:「以後買東西你們少買點,我天天在家呢,不夠吃就下樓買了,這多可惜。」
「沒事,媽,這事交給你媳婦就行了。」兒子這樣說,我也不好再說什麼。
那天媳婦買衣服回來,拿著兩件衣服問我:「媽,這個款式如何?」
「這兩件不是同一個款式嗎?」我問。
「是啊,兩個不同的顏色,我都喜歡,就兩件都買了。」媳婦婦無憂無慮的笑著,我點點頭說都好看。
後來我發現,小媳婦買東西從來不考慮錢多少錢,只要喜歡就買,首飾盒裝滿好幾個,衣櫃自己佔了兩個。一歲多孩子穿的衣服,一樣堅持買有品牌的。
「兒子,你老婆這樣花錢,媽看著都替你們心疼。」
「媽,你媳婦是獨生女,爸媽薪水都不低,在娘家的時候就是喜歡什麼買什麼,不能因為嫁給我,就讓人家改變以前的習慣吧。再說人家每月也有十萬的薪水,夠她花,只要她開心我們家和和睦睦,就隨她吧,你要接受在城市生活習慣的人,跟老家不一樣。」兒子說。
我覺得兒子說的有道理,雖然我依然省吃儉用,但對於媳婦動不動就買買買,我選擇接受並保持沉默。畢竟我是來幫忙的,盡好我的義務就行,還是別干涉她們年輕人的生活。
後來小媳婦帶我旅遊,我也跟著她們開開心心的玩,小媳婦給我買貴的衣服鞋子,我也欣然接受。家裡經常添東西,我只管收拾,不多說一句話。
和小媳婦一起生活兩年後,我開始理解購物給年輕人帶來的快樂。我想,只要兒子媳婦日子過得好好的,對我孝順,我就知足了。
示意圖來源:《現正分手中》劇照
後來,大媳婦懷孕7個月時,我搬到了大媳婦家,大媳婦不愛說話,性格沉穩,不像小媳婦一回家有說有笑就像個孩子。
大媳婦雖然參加工作好幾年,收入和小媳婦不相上下,但大媳婦的節省卻讓我這個50多歲的人心疼。
「寶貝,你這件羽絨外套穿了好多年了吧。」我見大媳婦穿了一件已經磨的褪色的衣服。
「是啊,能穿就繼續穿吧,保暖就行。」大媳婦說。
「媽,明天早上超市有活動,你去看看吧,我明天一早就上班了,不然我就想去看看。」媳婦下班遞給我一張超市的宣傳單說。
「行,我看看。」媳婦經常趁超市有促銷活動買東西。
「媽,旁邊家紡店有兩件嬰兒服特價,有點小瑕疵,你看看能不能縫一下,能的話我就買了,省一半呢。」孩子3多月大的時候,媳婦說。
我陪她去看了看,有一件開線了,一件有一個很小的洞。我說:「行,我的針線活還可以,能補。」媳婦開心地買下了這兩件衣服,像撿到寶似的說:「謝謝媽,讓我省錢了。」
孩子一歲多的時候,我幫媳婦收了一個包裹,打開一看是一大袋兒童衣服。
「媳婦,這是誰給的舊衣服嗎?」我好奇地問。
「表妹家孩子穿小的,我讓她給我整理一下,洗洗我們家孩子剛好穿,省的花錢買了。」大媳婦說。我洗洗晾涼,雖然衣服還能穿,但我覺得兒子媳婦收入都不低,不至於給孩子買不起衣服吧。
「兒子,你們是不是有什麼困難啊?」我偷摸問兒子。
「沒有啊,每月房貸三萬多,我們夫妻倆加起來20萬收入怎麼可能有困難。」兒子說。
示意圖來源:《玫瑰的故事》劇照
「那我看媳婦婦天天這麼節省,自己不捨得買衣服,給孩子也不捨得買,是哪裡缺錢了嗎?」我問兒子。
「媽,我們倆都是老老實實上班的,不做生意不欠債,怎麼可能缺錢。你來一年了,還沒看出來,你媳婦婦就是省吃儉用習慣了。」兒子說。
「可是,我怎麼感覺比我還省,都不像年輕人的生活,老二媳婦花錢是她好幾倍呢,大媳婦婦賺錢也不少啊。」我說。
「媽,你媳婦婦從小在娘家省吃儉用習慣了,家裡有兩個哥哥,要不是她自己努力成績好,可能學都沒得上呢,她從上大學開始就靠自己了,娘家偏心兩個哥哥,她不存錢就沒安全感,你隨她吧。」兒子說。
「好吧,以後我拿我的退休金給媳婦孫子多買點東西,看著怪心疼人。」我說。
「人各有志,你大媳婦一心奮鬥事業,邊工作邊學習,多賺錢多存錢,她就開心。」兒子說。
兩個媳婦,同樣的收入,卻是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但只要她們開心就行,我就尊重,並默默地配合就行。大家說是嗎?
身為長輩,若遇到消費觀不同的晚輩,你會怎麼做呢?
來源: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