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38年前老師恩情!窮學生痛失雙親「只有恩師不嫌棄相助」今出人頭地 「大手筆送一套房報恩」暖喊:我養您老
受人點滴之恩應當湧泉以報!大家都曾聽過古代大將韓信「一飯千金」的故事,而在現代也有如此動人的情節真實上演,一位學生昔日受恩師的幫助成功出人頭地,決定回頭買一棟房子送給老師。
38年前,老師為遠在東北的貧困學生陳志德寄出了20塊人民幣(約新台幣83元),讓他買雙棉鞋,溫暖了學生的腳;26年後,學生為老師買了一棟房,溫暖了整個社會。
這不是小說的杜撰,也不是電視劇的演繹,這件事真實地發生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
老師是張秀榮,1973年在武川縣第一小學初中部任教,1979年調往武川第二中學,1983年再次回到武川第一小學,直到2003年退休。
學生叫陳志德,1978年,他上初二,成為陳秀榮的學生。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對師生的故事。
6月15日,來到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已退休的張秀榮老師家裡。
「我從第一小學畢業,又執教在第一小學。這裡承載了我難以忘懷的記憶。」張秀榮說。
這位七旬老人,面容清癯,夾住花白的頭髮,乾淨俐落,身上散發出淡淡的雪花膏味。
她的家也像她一樣收拾的乾淨俐落。
一台老式縫紉機擺放在客廳顯眼處。一個裝有「稻香村」的紅色盒子擦得發亮。
張秀榮老師說,「這個盒子多年了,但是我一直捨不得扔掉,因為這裡裝的是陳志德到北京出差給我專門寄來的月餅。」
對陳志德的第一印象:家窮、刻苦
回想起那些年的那些事,張秀榮老人臉上泛起了笑容,彷彿又回到了那段時光中。
那是1978年9月的新學期,張秀榮記得,那時自己畢業參加工作沒幾年。
當時武川縣第一小學分為小學部和國中部,張秀榮任國二班導並教數學,那年,她與學生陳志德相識。
「家窮!刻苦。」這是張秀榮對陳志德的印象。
在張秀榮的記憶中,陳志德刻苦努力,成績好。他對知識的那種渴望,讓張秀榮常常勉勵自己,一定不辜負每一位學生。
每天下午放學後的六點半到八點,張秀榮都給學生們輔導作業。
和現在的各種補課班各種收費的教育亂象相比,張秀榮說,她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額外的輔導算補課,更沒有想到向孩子要補課費。
放棄學業——
國三剛開學,張秀榮在學生中沒有發現陳志德。
「他去哪兒了?」
那是一個禮拜天,張秀榮老師騎著自行車和幾位同學一起到距離武川縣城2.5公里的尹家溝村去找陳志德。
推門進去,家徒四壁。不用問原因,張秀榮就知道陳志德因為家庭貧困而放棄學業了。
年輕的張秀榮老師當場就哭了,她對陳志德父親說:「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張秀榮記得,當時她把陳志德抱在懷裡,自己的淚水打濕了陳志德的頭髮。
在張秀榮的說服下,陳志德父親終於點頭,同意了孩子繼續讀書。
「孩子比以前更加用功」,而張秀榮也更加關注陳志德的學習和生活。
在之後的學業中,陳志德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時武川縣重點高中。
可是不幸再次降臨到陳志德身上——母親因病離去。
這次,陳志德並沒有放棄學業,而是擦乾眼淚繼續求學。
錄取——
「38年前,陳志德總分數全武川縣第二,被長春地質學院錄取。」
坐在沙發上,陰雲中透出的陽光,映射在張秀榮老師蒼老的臉上,老人陷入了回憶當中。
「那天中午,陳志德連跑帶跳地來到我家,大叫著:『張老師,我收到了長春地質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有都市戶口了……』」
「我們都很激動。那天,我記得陳志德穿著一條已經洗得發白的粗布褲子,褲子下半截還接了一塊藍色的補丁。」
命運總是讓人在苦難中接受洗禮,要麼沉淪,要麼崛起。讀大一的時候,陳志德的父親也患病離開了。
父母不在,還有老師的愛。對陳志德,張秀榮像母親一樣張開了雙臂。
上大學只帶70塊人民幣(約新台幣290元),張秀榮寄去20塊,讓學生在東北買棉鞋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張秀榮說,陳志德上大學時,全身上下總共就帶70元(約新台幣290元)。
而堅強的陳志德卻始終不開口向別人求助。
一次偶然的聊天,張秀榮在陳志德同學那裡了解到一個讓她驚訝不止的事情:「大冬天,大東北,沒棉鞋!」
得知消息後,張秀榮立即從當年每月37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53元)的薪水中,拿出2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3元)寄給遠在長春的陳志德,並囑咐他,「志德,買雙棉鞋穿。」
可是,陳志德沒捨得花掉這2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3元),又把錢還給了張秀榮老師。
不是這2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3元)的情分,而是師生的緣分。
那一年,陳志德大學畢業,到老師家向老師彙報在外求學的情況。第二天早上,張秀榮發現,一張紙上寫滿了一位她曾經教過的女同學的名字。
張秀榮明白了。
她拉著陳志德的手去找這位女同學。也正是張秀榮的鼓勵和支持,她的兩名學生最終喜結連理。
10萬元人民幣給張秀榮買房
陳志德父母離開後,兄弟姐妹也都相繼離開武川。陳志德大學畢業後,又到大慶石油研究院讀研究生,之後又讀了博士。直到2003年,才開始工作。
陳志德每次回到內蒙古時,總會第一個給張秀榮打電話,第一句也總是「我們家能住下嗎?」
「家裡有地方,回家住!」張秀榮每次都這麼對陳志德說。
2007年,張秀榮60歲生時,班裡的學生都來給她慶生。當時,陳志德有事未能成行,但是他給張秀榮打電話說:「我給您補過一個吧!」
那天,陳志德帶著1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1萬)來到了她家,說,要用這錢買一棟房:「房本寫您的名字。」
沒等張秀榮拒絕,陳志德已經聯繫在武川工作的同學給張老師找一套合適的房子。
「孩子哪來這麼多錢,一下給了我十萬!」至今,張秀榮還在念叨這件事。
「怎麼想到給張老師買房子?」曾經有人問陳志德。
「沒有張老師,就沒有我的今天。我在外地,平時照顧不上張老師夫婦。他們一直住在沒有廁所和排水系統的平房裡,如今他們都上了年紀,我就想著給他們買一棟房,安度晚年。」陳志德這樣回答。
「自己的子女也做不到這樣啊。」張秀榮擦拭著眼角,哽咽了。
「我養您老」——
從平房搬進寬敞明亮樓房裡,張秀榮夫婦內心說不出的高興。
張秀榮回憶,上高中時的寒暑假,陳志德總愛在張老師家住幾天,替張老師掃院子,看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陳志德上大學後,每次回來總要給張秀榮帶點禮物。儘管張秀榮為此沒少「批評」他,可他「知錯不改」。
參加工作後,雖然不能總回來看望張老師,但陳志德心裡一刻也沒有忘記過。
陳志德得知同鄉的一個學生考到長春後,每逢這個學生假期時,他都會托這名學生給張秀榮帶錢。「每年給1000元(約新台幣4100多元),連續3年」。
這個同鄉畢業後,沒有辦法再送錢。但陳志德知道張老師有高血壓,就給她送快遞藥物。
「這藥很貴,他一買就是好多盒。」張秀榮滿臉幸福地拿起手機向記者展示她和陳志德的微信對話。
「張老師,藥您要按時吃,在快吃完前,您跟我聯繫,我再給用快遞送過去。」
「這種藥在我們這裡也能買到,別再寄了。」、「張老師,這個藥和您說的不一樣。」
3年前,張秀榮老伴離去,剩下她一人住在這套21坪的房子裡。
陳志德跟張秀榮說,「張老師,跟我到長春去吧,我養您老。」
其實,除了陳志德,張老師對班裡的其他學生也關愛有加,直到現在還能叫上許多學生的名字。
張秀榮老師的學生韓耀成說,正是因為當年張老師一句:「韓耀成怎麼就沒考上大學?」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讓他有勇氣再復讀一年,最終考上大學。
呼市武川縣,又下起了小雨,但沒有影響張秀榮老師的早起鍛煉。
用她自己的話說,自己的身體健康了,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學生們在一起……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