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回家住半個月!臨走米缸「落下一袋東西」 媽媽一打開生悶氣:明年別再讓她回來了
我姑是醫學博士,在三甲醫院工作。
今年過年,他們一家三口又回娘家來過年了。
主要我姑父是個孤兒,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寡母含辛茹苦把他撫養長大的。
可是就在姑姑結婚後第二年,姑父的母親也因病去世了。
於是姑父就徹底成了孤兒,老家的房子破破爛爛,沒人修繕,別人家過年都是熱熱鬧鬧大團圓,但是他倆永遠都是冰鍋冷灶的。
我爸媽心裡過不去,此後就年年打電話,讓他倆不要再回姑父的老家過年了,年貨也不用準備,年底如果放假的話,就直接帶著孩子回娘家吧!
姑姑在我們家過了到底有多少個春節不知道,只知道今年他們又回來了。
今年運氣好,兩人都不用加班。
一家三口到家的時候已經是臘月二十六了,馬上就要過新年。
我媽提前半個月已經打掃好了姑姑的房間,給他們鋪上厚厚的新被褥,把房間里天天通風散氣。
Advertisements
知道姑姑怕冷,今年我爸不光換了新空調,還特意買了個大爐子,都是姑姑最喜歡的。
爸爸說,天氣預報春節要下大雪,得提前把禦寒設備都準備好,可別凍著妹妹和外甥了。
要說疼妹妹,除了我爸,恐怕這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
春節在家住了十幾天,我爸根本不捨得姑姑幹家務,按他的話就是:你姑是客人,姑父更是貴客,回娘家是做客的,咱家哪有讓客人幹活的道理。
姑姑在娘家的每頓飯,標準都是八個菜,頓頓都有姑姑愛吃的炸酥肉和紅燒肉,擺放在她面前。
Advertisements
一家三口住了半個月,走的時候都變胖了,姑父的臉龐紅白滋潤,姑姑直接胖了一大圈。
姑姑家沒有車,臨走的時候是還我爸親自開車送的。
拉了一車年貨奔赴幾百里路去送自己的親妹妹,我爸是年年這麼干啊!別人誰送他都不放心。
今年給姑姑他們帶的年貨整個車都裝不下。
年前我媽灌的香腸,全都是姑姑最喜歡的口味,甜辣味的。
而我們一家人最喜歡吃的卻是麻辣。
走的時候給他們裝了二十斤香腸,十斤臘肉。
示意圖劇照
Advertisements
自己家種的芝麻和花生,我爸趕在年前榨了百十斤油,這次走的時候給他們拿了一大半,花生油40斤,芝麻油十斤。
姑姑不願意拿,說:上次帶的還沒吃完呢。
我爸眼一瞪:你為啥不吃呢?咱們自己家榨的油,啥也沒添加,吃著多放心,以後不要在外面吃飯,需要菜和肉都從家裡拿,盡量自己做著吃,吃完了我就繼續種,然後繼續給你送。
姑姑伸伸舌頭不說話了。
家裡養的土雞,我媽給她真空包裝了兩隻,一邊裝還一邊嘟囔:早知道給你剁成塊兒了,吃的時候直接下鍋,也不用這麼麻煩了。
土雞蛋,土鴨蛋,各裝了兩箱。
姑姑愛吃豆沙包,我媽特意給她裝了幾十個。
其他的油條,牛奶,水果…花生,蔬菜等,都不再一一細說了。
但是奇怪的是所有東西都裝上了車,等我爸他們走了快半小時的時候,媽媽卻在家裡的米缸里發現了這袋子饃。
Advertisements
合著是其他東西都帶走了,單把這袋子饃給忘拿了。
我媽一看就明白了。
果不其然,打開袋子一看,裡面藏著個信封,裡面裝了兩萬塊錢。
姑姑永遠都是那樣。
Advertisements
聽我媽說,自從十八歲那年考上大學,她永遠都對家裡心懷著愧欠。
姑姑只比我爸小三歲。
我爸讀高三那年,她正好讀初三。
我爸成績好。
但是姑姑卻成績更好。
當年姑姑在初中的時候永遠都是學校的前三名,老師和同學們提起來紛紛翹大拇指。
可是我爸高三那年卻沒考上大學,主要是太緊張,第一場考試他就生病發燒,只考了一半就下場了。
爺爺奶奶堅持讓他復讀一年繼續考。
為此爺爺辭去了隊里的工作,和村裡的年輕人一起去外地做生意。
可是我爸卻只復讀了一個月就輟學了。
爺爺在外地出了意外,被機器碾傷了左腿,家裡沒了勞動力,奶奶一個人要照顧病號,還得種地。
於是我爸就義無反顧地回家了。
此後他就把家裡的地全部轉讓了出去,讓奶奶專心在家照顧爺爺,他則聯繫了之前的同學,背著行李去南方打工了。
那些年爸爸打工的錢全部都寄給了家裡,一部分用來承擔爺爺的醫藥費。
另外一部分直接寄給了姑姑,讓她交學費和生活費。
姑姑三年後順利考上大學,本來她是想早些畢業,好參加工作補貼家裡的,但是我爸卻堅持讓她讀研,考博,一路的學費和生活費全都是我們家出的。
爸爸是把自己當年未達成的心願賦予到了姑姑身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
姑姑最終沒有辜負我爸的一片苦心,博士畢業後留在省城醫院工作 ,成了我們村第一個醫學專家。
兄憑妹貴,我爸在村裡可有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