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被坑流落街頭!遇好心阿姨「借錢給他救急」 18年後功成名就報恩「故意少還1元」反被讚爆

  • 2022-05-23 17:20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應該擁有一顆感恩之心。

(汪明明)

2004年,16歲的汪明明在異地打工遭遇變故,身無分文,流落街頭。在他最落魄無助的時候,是一個陌生的阿姨給了他20元錢吃飯救急。

這20元錢雖然不多,但對於當時已經幾頓沒吃飯的汪明明卻彌足珍貴。汪明明回憶這段往事時曾坦言:『沒有這20元錢填飽肚子,我不知道當時餓極的自己會不會做出別的傻事。』

確實,人在極度飢餓狀態下,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可以說,陌生阿姨的這個舉動,對於汪明明的人生來說有再造之恩。更難得的是,陌生阿姨不僅給他錢吃飯,還幫他討要到了工錢。從此,汪明明的人生迎來了新的開始。

2022年,已經成家立業的汪明明,再次來到北京,他聯繫到了當年幫助過自己的那個阿姨。除了再次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外,汪明明也把當年欠的20元錢還給了對方,不過他僅僅還了19元錢。

1988年,汪明明出生在安徽農村家庭,一家人靠種地為生。因家境貧寒,讀完初中后,汪明明就主動提出要輟學外出務工。父母再三規勸無效,只能同意了他的要求。父母擔心他年紀尚小,就讓他跟一個同鄉一起去北京打工。

離開校園初入社會,似乎每個年輕人都心懷大志,汪明明也不例外。在北上的列車上,他坐在靠窗的角落,遠眺遠方陷入了沉思,他一次次地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他甚至在昏昏沉沉的睡夢中夢到自己在外面闖出了一番事業,衣錦還鄉受到眾人簇擁。此時對於未來,他充滿期待!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汪明明剛開始的雄心壯志很快就遭到了現實的無情捶打。到了北京之後,他和同鄉一起進到丰台區一家羽絨服製造廠工作。

進入工廠之後,汪明明和同鄉被分到了不同的部門工作,他開始第一次獨立的工作生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他盡職盡責,努力做好組長布置的每一件任務。

工作一段時間,汪明明發現,明明自己幹得多,但是組長給自己算的績效考核卻和別人的一樣。

這讓汪明明非常不服氣,年輕氣盛的他直接找到組長理論。

組長一句:『我從來是賞罰分明,一視同仁』。

組長的這句話,讓汪明明直接無話可說。

年紀尚小的他哪裡知道,車間也是一個『小社會』,很多時候也講人情世故。

在他心裡,第一次感覺,現實的社會跟自己想象中的有所不同。

汪明明在找組長對質之後,他發現了組長對自己的態度的變化。

組長總是無緣無故給自己安排一些額外的工作,他內心非常氣憤。

他當時雖然年紀不大,思想單純,但也知道這可能是組長在故意刁難自己。

剛開始,他覺得自己隱忍一下,組長為難自己兩次撒撒氣也就好了。

事實證明,他還是太單純了。

組長看到汪明明逆來順受,以為他軟弱可欺,就更加變本加厲。

每天加量給他安排工作,並且『語重心長』地告訴汪明明:『年輕人就應該多接受鍛煉,這樣成長得才快。』

看到組長那副『無恥』嘴臉,汪明明再也忍受不了,他爆發了。

汪明明當場表示:『把我兩個月的工資結了,我不幹了。』

組長則說:『你這屬於自離,工資需要一個月後才能發。』

組長的話猶如一根鋼針,刺痛了汪明明的內心深處,他現在身無分文。

如果組長賴著自己工資不給,他將走投無路。

想到這裡,汪明明直接攥緊了拳頭,準備和組長來個魚死網破。

旁邊的工友看到情況不對,趕緊拉開了雙方。

經此一鬧,汪明明徹底待不下去了,他回到宿舍收拾行李準備離開。

在宿舍里,他一直在想,現在自己身無分文,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想著想著,他不禁傷心痛哭起來,現在的他陷入深深的迷茫之中。

最後好心的室友建議他去當地的勞動監察大隊看看,聽說那裡可以幫忙處理勞務糾紛。

聽了工友的建議之後,汪明明彷彿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內心重燃希望。

雖然有了方向,手裡卻分文沒有,他只能找到同鄉暫借5元作為來迴路費。

攥著同鄉給自己的5元錢,走在陌生的北京街頭,汪明明感覺自己狼狽之極。

回想起當時在火車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他覺得自己是那麼可笑。

此時對於未來,他充滿了迷茫!

北京太大了,汪明明第一次獨自走在北京的街頭,除了震撼就是迷茫。為了找到丰台區監察大隊,他四處打聽,經過2次轉車之後,他終於趕到了目的地。這裡,是他唯一的希望。

汪明明詢問門口保安,被告知監察大隊早已下班了。一句話,讓汪明明心中的希望破滅,他已經2頓沒吃東西了,又冷又餓。

站在監察大隊門外,他委屈極了,身無分文,不知道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想想現在狼狽不堪的自己,他蹲在監察大隊門前的台階上哭了起來。

在他埋頭痛哭的時候,耳邊傳來了一個慈祥的聲音:『小夥子,都這麼大了,蹲在這裡哭什麼?』

汪明明抬頭看到一個漂亮的中年阿姨,他擦了擦眼淚說道:『我來這裡辦事,誰知已經下班了。』

聽到這裡,漂亮的阿姨直接告訴他:『我叫王群,是丰台區監察大隊小隊長,有什麼事跟我進屋說。』

王群阿姨的一句話,瞬間讓汪明明重新看到了希望。

他跟王群阿姨來到辦公室,阿姨給他倒了杯熱水,讓他慢慢說。

汪明明把自己在工廠的遭遇全部說了一遍,重點表達自己想拿到應得的工資。

聽完汪明明的訴說,王群阿姨直接表示,明天一早就安排工作人員去幫他討要工資。

汪明明高興極了,一再表示感謝,然後起身準備離開。

當他剛起身走到門口,王群阿姨叫住了他,非常關心地問道:『看你的樣子應該沒錢吃飯了,這20塊錢也不多,拿著去吃頓飯。』

汪明明雖然確實2頓沒吃飯了,現在僅剩下2元坐公交車錢,但是他還是極力推辭。

『王群阿姨,不用不用,你能答應幫我要回工資我已經非常高興了,這錢我不能要。』

『孩子,拿著!』這次王群阿姨的語氣不容推辭。

汪明明含淚收下,王群阿姨這份善念是汪明明進入社會之後第一次感受到社會人情溫暖。

這20塊錢讓他相信了,人間自有真情在。

王群阿姨對自己的這份善念,也實實在在影響了汪明明以後的人生。

他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自己要將這份善念延續下去。

離開監察大隊,早已餓壞了的汪明明在一個小店點了一份魚香肉絲。

那頓飯他吃得特別香,從那次以後,他再也沒有吃到過那麼香的魚香肉絲了。

或許,當時是他餓極了,又或許,這份飯代表的意義不同。

總之,這頓魚香肉絲是汪明明吃過的最香的一頓飯。

次日,監察大隊工作人員幫汪明明討要到了一千多元工資,並且堅持把他送到車站。

一直看著汪明明登上火車,監察大隊工作人員才離開。

列車開動,汪明明才想起來,王群阿姨昨天給自己的20元錢,自己還沒有還給對方。

現在下車去還錢已經來不及了,他決定以後再找機會還錢。

汪明明沒有想到,他和北京這次一別就是18年。

回到安徽老家后,吃過了社會的苦,汪明明不再那麼叛逆,他選擇了上了一所技校。

畢業后他在合肥工作生活,娶妻生子,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汪明明成年後多次嘗試聯繫當年的王群阿姨,回報她的恩情,但是距離太遠一直沒有聯繫到對方。

在汪明明看來,自己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拜當年的王群阿姨所賜。

如果不是當年王群阿姨在他最難的時候給他20元吃飯,如果不是王群阿姨幫他要回工資,被生活所迫,他會不會走上彎路?

汪明明有時候不敢去想這個問題,善和惡有時候就是一念之差。

所幸,汪明明遇到了善良的王群阿姨,更難能可貴的是王群阿姨把這份善念傳遞給了汪明明。

汪明明回到老家之後,時時刻刻都不忘在別人最難的時候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一把。

看到一些流浪街頭的老弱病殘,汪明明或多或少都會施捨一些錢財幫他們一把。

他認為,自己施善別人,這是對王群阿姨善念的傳遞,這本身也是一種報恩。

2022年初,汪明明到北京出差,時隔18年,他再次來到了北京。

到北京之後,他片刻沒有耽誤直奔當年的丰台區監察大隊。

他要去找自己當年的恩人王群阿姨,當面重謝。

當他趕到地方的時候,卻發現王群阿姨早已不在這裡工作,保安甚至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

最終,汪明明經過多番打聽才得知,王群阿姨已經退休很多年了。

幸運的是,汪明明要到了王群阿姨的電話號碼,電話接通那一刻,汪明明這個30多歲的大男人破防了。

等了18年,終於有機會再見當年的恩人一面,然而電話對方的王群阿姨似乎有點感到意外。

認真聽完汪明明講完當年的過往之後,王群阿姨才明白,原來這個小伙找自己報恩來了。

王群阿姨直接在電話里拒絕了汪明明的好意,她表示當年遇到的民工很多,幫助的民工也很多。

工作時遇到有困難的民工都會10塊、20塊的給予幫助,根本沒想過回報。

汪明明在電話里提出想見一下王群阿姨當面表示感謝,被拒絕了。

汪明明又提出,要添加王群阿姨微信自己要還當年欠的20元錢,又被拒絕了。

王群阿姨直接在電話里表示:『小夥子,阿姨當年幫你不是為了讓你回報我,你如果真有心,有能力了多幫一些社會上的弱者,記住阿姨的話就行了,我就不見你了。』

掛了電話,汪明明非常無奈,王群阿姨堅持不見自己,不添加他的微信。

汪明明這次原本是準備重金回報王群阿姨,卻苦於無法轉給對方。

汪明明想到了通過手機號找到對方支付寶賬號,因為陌生人之間只能小額轉賬。

汪明明思考一番之後,給王群阿姨轉了19元錢,他在備註里寫下了這樣一番話:『王群阿姨,當年您借給我20元,現在我還給您19元,剩下的1元我欠著,這1元讓我永遠記住你的恩情,我會把你對我的這份恩情傳遞給需要的人。』

汪明明當時心裡是這樣想的,王群阿姨當年給自己的20元錢,他十倍百倍甚至千倍償還都可以,但王群阿姨根本不給自己機會,他就留著1元錢作為念想,以後找機會再報答大恩。

汪明明欠王群阿姨的20元錢,還了,但沒還完。堅持要還,這是守住做人的底線,欠債還錢,誠信為本!沒有還完,這是他認為當年這份恩情絕不是金錢能夠償還的,他要用一生去回報。

汪明明現在有了王群阿姨的聯繫方式,他以後會在王群阿姨需要的時候回報當年那份大恩。剩下這一元錢即是汪明明對王群阿姨留下的一種念想,也是王群阿姨留在汪明明心中一顆行善的種子。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