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塵囂!小夫妻辭工作「帶兒女返鄉」展開田園生活 孩子跟爺爺下田耕作「家住父母隔壁」徜徉大自然

  • 2020-11-25 15:02

世界各地的上班族們每天為了養家活口日理萬機,多少人都曾想過,能夠遠離這充滿壓力的生活,來到恬靜的鄉村過著悠閒的生活。而正當所有人都在為工作疲於奔命時,日本一對80後夫婦決定捨棄這種枯燥的生活,毅然辭去工作,帶著兩個孩子回到鄉下,開啟了嚮往已久的田園生活。

住在日本兵庫縣的敏森裕子和丈夫育有一兒一女,

今年是他們離開城市,回歸田園的第10年。

一家人雖然並不富裕,

卻過著讓人無比羨慕的鄉下生活。

一家四口住的房子面積不大,

但布置溫馨,乾淨整潔。

院子裡種著喜歡的花。

庭院外是一片自家打理的稻田。

一方庭院,三餐四季,悠閒恬靜。

敏森裕子用相機記錄著樸實的鄉下生活,

雖然大多數是瑣碎的生活片段,

但每張照片裡是滿滿的幸福感,

在IG上吸引了12萬人圍觀。

夫妻倆一直都夢想,

能擁有一座三角頂的小屋,

考慮了很久,他們決定回到老家,

在父母家旁建起自己的「夢之屋」。

這座坡頂小屋就是他們住了10年的家,

夫妻親手設計,外觀是簡簡單單的日式風,

房子內部卻充滿了許多設計巧思。

孩子們的爺爺和爸爸都是木匠,

家裡除了沙發這些大件,

幾乎所有傢具都是他們自己做的。

小到托盤和收納盒,大到餐桌椅子和櫃子。

房子裡隨處可見都是木質傢具,

還有藤編生活用品,

既環保耐用,又增添了幾分田園氣息。

一樓是客廳、餐廳和廚房,

客廳不大,中間擺了一張小矮桌,

兩個孩子平時最愛在這裡玩耍,

媽媽冬天會在地下鋪上榻榻米,夏天鋪涼席。

敏森裕子說女兒從小就愛美愛打扮,

每天上學前都要照鏡子臭美一下,

所以夫妻倆在客廳旁騰出了一小格空間,

作為她的小小衣帽間。

和其他日本媽媽一樣,

敏森裕子也很擅長家居收納。

就算是這一方小衣帽間,

也被她有條有理地收拾整潔。

開放式廚房就更不用說了,

那是她的「戰場」,

所有廚房用品都歸類收納好。

最常用的廚具都擺在開放的木架子上,

餐具按門別類收納,方便做飯的時候隨用隨取。

一些不常用的就整齊擺放在木櫃裡,

不佔用廚房有限的空間,

配上古色古香的木櫃,還有裝飾的效果。

調料、醃菜也全都用玻璃罐裝起來,

貼好標籤,一目了然方便使用。

把食材準備好分類儲存,

不僅合理利用冰箱的空間,

做飯時也能為她節省不少時間。

客廳往上走是卧室、兒童房和衣帽間。

空間雖小,但足以夠用。

從窗戶眺望出去,盡收一年四季的美景。

房子外還有一個小庭院,視野超級棒,

遠處是高山,近處是稻田。

冬看雪景,夏看蔥鬱,

山水如畫的美景隨著時令變化,

令人心醉。

一家人還自己動手,在院子前開闢了一片菜地,

種上愛吃的蔬菜和水果,天然無害。

保證家人每天都能吃上新鮮的蔬果。

有山有水,空氣清新,

這樣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

也為敏森裕子的兩個孩子提供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敏森裕子從小就培養兄妹倆的動手能力,

他們從不嬌生慣養,

5歲開始就學會自己在廚房當小助手。

春天到田裡播下西瓜種子,

收成時兄妹倆一起在院子裡吃個滿足。

插秧季節,兩人跟著爺爺一起稻田裡忙活。

等到秋天稻穀豐收,

合力在院子裡動手錘糍粑。

這裡沒有現代都市喧囂的車水馬龍,

也沒有工業化的污染。

在這長大的兄妹倆可以在小道上肆意奔跑。

做完作業了,騎車在田間小道裡跑跑跳跳。

到河裡去抓魚。

帶著媽媽準備的便當去田裡野餐。

順便跑到附近的向日葵田裡野餐。

不過兄妹倆玩得再瘋,

一到吃飯時間都會準時回家,

因為媽媽做的飯實在太美味了!

愛下廚的敏森裕子總是變著花樣做飯,

關東煮、壽喜鍋、華夫餅、烤麵包、巧克力火鍋、自製甜點...

她說自己努力學做更多的菜,

不僅為了填飽肚子,

而是就算遠在鄉村,

也讓孩子們儘可能嘗到更多美食。

擺盤精緻,營養搭配的每日三餐,

讓一家人每天都吃能出幸福感。

雖然鄉村生活節奏很慢,

一家人的生活上基本能自給自足,

可夫妻倆也沒有因此變懶散,

丈夫會把自己的木製品放到網路上,

或縣裡定期舉行的集市上售賣,

賺取一些生活費。

而敏森裕子平時有寫日記的習慣,

她整理了很多生活照,打算出書,

跟讀者分享他們的田園生活。

敏森裕子說:

「雖然鄉下沒有大城市的快節奏生活,

可是也有忙不完的農活和家務活,

同樣是忙,但不一樣的是,

在鄉下更愜意、更幸福。」

兩個孩子的童年,不再只有手機和遊戲,

而是山間的風,四季的花,

還有和煦的陽光,悅耳的鳥鳴。

一家四口住在自己建的小房裡,

看著院子裡蔬果一天天長大,

看著窗外景色一年四季變換,

所謂嚮往的生活,大概就是這樣吧!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