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排便3次!28歲男「腹瀉腹痛」以為是誰胃炎:確診腸癌 3種大便異常是身體警報「排便性狀改變」更要注意
腸癌發病率激增,且越來越年輕化,多數年輕人並不重視。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數據表明,發病率排在前三名的癌症,分別是肺癌、胃癌和肝癌。而近年來,發病率增長速度居高不下,緊逼前三名,且不論男女均有患病可能,同時年輕化趨勢最為明顯的就是腸癌。
以前很多人認為腸癌是步入中老年之後才會面臨的問題,但現實是極其殘酷的,腸癌的發病高峰已經從最開始的六十歲左右提前到了四五十歲,到現在甚至提到了二三十歲,正值人生輝煌的起點,就可能面臨當頭一棒。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個病例,28歲的崔先生,就屬於家族遺傳性的腸癌患者。
崔先生在8個月前,右側下腹部隱隱作痛,胃鏡檢查后確定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服用中藥調理,幾個月後,癥狀並未得到很好的控制,突發腹瀉、腹痛,醫院收治后,進行了全面的檢查。
根據崔先生的情況寫下如下病歷內容(部分):
患者男性,28歲,體格消瘦,腹部平坦,柔軟,上腹部壓痛反射嚴重,肝脾雙腎區無叩痛反射,腸鳴音反應正常。
【輔助檢查】胃鏡結果:十二指腸內瘺形成;結腸鏡結果:結腸肝曲腫物形成。CT顯示:十二指腸下降段出現巨大腫塊,合併膽總管下端梗阻,病灶周圍有多個稍增大的淋巴結,考慮為惡性腫瘤。
主訴:
反覆腹痛8個月之久,每次疼起來能持續一到兩分鐘,近期突發腹瀉伴隨疼痛且劇烈難忍,有里急后重之感,偶爾出現便血並未在意,同時嚴重食慾減退,消瘦。
【既往病史】 曾做過兩次膽結石手術。父親和哥哥分別罹患胃癌和結腸癌,有家族遺傳基因的可能。
為什麼腸癌患者發病逐漸年輕化,原因何在?
醫生急忙解釋道:「不要激動,你的心情我非常的理解,你的患病過程中有一個致命的要素,就是遺傳因素。因為和腸癌相關的染色體就是顯性基因,這就是「宿命」,加上一家人在一起,飲食習慣都是比較一致的,所以一個家庭當中,各個成員胃腸接收到的食物刺激是一樣的,大多數情況都會有類似的胃腸疾病,其實我們拋開遺傳因素不說,現在的年輕人飲食不規律、熬夜刷手機、發病初期相關癥狀不重視,都是使疾病發生髮展的重要導火索。你平時一日三餐都怎麼吃,吃什麼?」
崔先生說:「我現在一個人住,早上去早餐店吃豆漿油條,中午訂個外賣,晚上如果不加班,我回家之後也是訂外賣,或者去家樓下吃個漢堡炸雞之類的,如果晚上加班,到家已經很晚了,我就吃個泡麵應付一下,我自己不會做飯,也懶得做,幾乎每天都是這樣吃的。」
醫生露出「難怪如此」的表情,說:「你看看,油條,炸雞,速食麵,這些都是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長期攝入此類食物,不但破壞胃腸環境,還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力。平時也總熬夜吧?」
崔先生無奈的說:「有的時候加班做方案,開會討論,整理資料,凌晨一兩點鐘睡覺都是常事兒,就算是哪天準時下班了,回到家還想著刷刷手機,玩玩遊戲,不知不覺又到半夜了才睡覺。」
醫生繼續說道:「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兒,該睡覺的時間就得睡覺,現在年輕人總熬夜,就是在透支自己的身體。而且你這個病在早期就給過信號了,只是你一直沒有重視,你想想看,前期出現過哪些癥狀?」
崔先生趕忙回答:是啊,一開始肚子疼我就沒當回事兒,後來便血了,我以為是痔瘡犯了,現在想想,應該那個時候就是信號了。
醫生提醒:三種大便異常是身體「警報」!
醫生分析:「便血是腸道異常的重要提示之一,與此同時,當排便習慣和排便性狀發生改變時就應該引起足夠重視了,更何況你家裡還有這樣的病例。」
崔先生追問:「什麼是排便習慣和排便性狀啊?」
醫生解釋道:排便習慣就是每天的大便次數,排便時間,以及排便時間間隔。腸道產生問題的表現有三種信號:
第一個是大便次數異常
通常情況下,一個健康的成人,每天排便次數1-3次,大便柔軟成形,都屬於正常狀況。
但是排便時間和次數也會根據人群年齡、飲食習慣有所不同,比如老年人,腸道蠕動緩慢,排便時間間隔就會長一點,年輕人因為飲食習慣不同,有的一天排便一次,有的一天排便三次,這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忽然之間,每天排便次數增加了,或者減少了,在排除攝入食物的影響下,如果這種改變持續時間過長,長到兩到三個月的話,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一下。
第二個是排便性狀發生改變
醫生繼續說:大便偏稀,不成型,大便干硬,不易排出等,不論哪種情況,如果持續時間一個月以上,也是要考慮就醫檢查的。
通過大便的顏色,也可以判斷出疾病情況,正常大便是黃色或者黃褐色的,同樣是排除了攝入食物的影響;
如果大便的顏色為灰白色,考慮為腫瘤、結石或者蟲體淤堵,致使膽黃素無法排出所致;
大便為黑色,考慮為消化道出血,大多數情況是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除此之外,肝硬化、胃癌等重大疾病也會引起消化道出血;
大便為紅色,考慮下消化道出血,即腸道出血,所以如果出現便血,直接說明腸道出現了問題。
第三個就是便血
有些時候可能已經便血了,但是由於血量很小,外在顏色並沒有顯現出來,那就聞聞氣味,如果排便後有腥味,也可以說明消化系統有出血的情況。
崔先生感慨:「原來大便還能看出這麼多問題,以前從來沒有關注過。」
醫生又繼續補充道:是的,剛才提到大便的性狀問題,其實還可以展開講講。人體攝入食物之後,食物在胃裡經過初步處理后,進入小腸,小腸進行消化,吸收營養之後,將食物殘渣排進大腸,大腸主要就是吸收水分,如果人體產生便秘,大便在腸道中久久沒有排出去,水分會越來越少,繼而導致大便越來越乾燥!
習慣性便秘就是柱狀便,痙攣性便秘就是羊糞蛋似的粒狀便,那如果腸道內有腫瘤,仔細觀察大便的形狀,會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有一個凹陷,說明是腫物擠壓所致,腸炎或者食物中毒了多出現水樣便,痢疾多出現膿血便,總之要多觀察自己的大便是否正常,如果出現以上總結的三種改變,排便次數改變、排便性狀改變、便血,就一定要來醫院檢查。
腸癌初期都有哪些癥狀?
崔先生又有了疑惑:「醫生,您說的這些我聽明白了,但是我還有個疑問,我平時一天排便2-3次,這次數也不算多啊,我身邊還有每天排便4-5次的呢?」
醫生進一步解釋道:「出現上面我說的這三個信號之後,就應該注意腸道檢查了,但是腸癌早期除了這三項癥狀改變,還有其他的一些伴隨癥狀,比如說你已經出現的,食欲不振,日漸消瘦,腹部隱痛,還有一些人可能出現長期腹脹,或者貧血,每個人身上不一定所有癥狀都表現出來,但是一定是有幾項同時出現的。
而且,當後續這些癥狀出現的時候,問題可能已經很嚴重了,所以還是建議早發現、早治療,所以一定要關注腸癌的信號,也就是排便次數和性狀是否改變,及時到醫院做腸鏡檢查。」
該如何進行日常保養避免腸癌的發生?
崔先生問:「我知道了,醫生,那像我這樣的年輕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些什麼呢?」
醫生也很無奈地說:「其實腸癌的原因,目前來說並不是十分地明確,考慮到可能和腸道的炎症、息肉和我們刺激性食物的攝入,放射輻射、環境污染和心情(心理)等等都有關係,所以我們要做相應方面的預防。
那麼首先就是防止腸道慢性病的發展,一旦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息肉等慢性腸道問題,應給予積極的治療,防止惡化。」
醫生繼續補充道:「其次,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方面一定要定時定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高糖高油脂類食物的過多攝入,同時一定要適量補充粗纖維食物和新鮮的蔬菜水果,生活規律方面一定要戒煙限酒,避免久坐不動,要堅持鍛煉。運動已被證明是最高級別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提升自身免疫力。
第三,就是在40歲之後,堅持每兩年做一次腸鏡檢查,預防腸癌的發生。」
其實像崔先生這樣的病例,不在少數,現代社會中年輕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每天處在電腦輻射,汽車尾氣等環境中,嚴重缺乏戶外運動,身體常處在亞健康狀態,再加上喜歡吃高熱量、高脂肪、強刺激性的食物,胃腸的負擔非常大,所以一定要重視身體給出求救的信號,及時就醫,避免腸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