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太委屈了!爸爸看望女兒見「出租屋太小」崩潰落淚 下一秒「神操作」暖翻全網:父愛如山
冰心說,父親的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受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其實大部分的中國爸爸都是這樣的吧,他們不善言辭,他們不會表達愛,可是他們的愛,從未缺席。小時候,爸爸是我們的大樹,是我們的依靠,只要爸爸在,我們就不會害怕。
生活中,許多孩子長大後都可能去外地打工,他們的目標或許只有一個,那就是闖出一番天地。
但是,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他們想要在大城市裡生存,就需要先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譬如在小出租屋裡居住。
雖然孩子長大了不需要讓人費心,但是作為父母,看到孩子在夾縫中生存,難免會心疼!
畢竟,只要父母健在,無論孩子多大歲數,在他們心裡永遠都還是孩子。
Advertisements
前些天,網上一則視頻火了,視頻中的主人公被稱作「轉賬爸爸」、「豪橫爸爸」。
這位爸爸的女兒獨自在上海工作,每年都只能回來一兩次,爸爸非常想念女兒,就獨自來上海看望她。
但是,這位爸爸看到女兒的出租屋後,忍不住痛哭流涕,他覺得家裡的房子很大,女兒住起來很寬敞,突然住到這麼小的出租屋,女兒太受委屈了。
於是,這位「豪橫爸爸」邊哭邊給女兒轉賬,心痛之情溢於言表。
Advertisements
看到爸爸的反應後,女兒也是非常感動,她解釋道;
「我老家的房子特別大,可能他看到我租的房子太小,心裡不是滋味。不過,我覺得這樣的房子已經很好了。」
說起來,這位爸爸的職業是一名律師,平常很少落淚,這也是女兒第一次看到爸爸哭得如此傷心。
其實,爸爸並不是矯情,他是真心覺得屋子太小,坐在床上翹著二郎腿就能踢到小冰箱,只有一條走路的空間。
Advertisements
可憐天下父母心,許多網友看到這則視頻後,也是感同身受,紛紛留言道:
「其實這位女孩住的房子已經不錯了,在上海的獨門獨戶,這不比北京的地下室強多了,不過父親關心女兒的心情可以理解。」
「這位女孩的家庭條件還是不錯的,畢竟爸爸是律師,工資收入有保障,但是許多住在城中村的父母,就算看到了女兒的房間,也無力改變吧。」
「沒生閨女的你們永遠不知道一個有閨女的父親隨時都為閨女做玩命的準備。」
Advertisements
生活中,許多網友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畢業前沒有在「校招」中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考慮到老家是三、四、五線城市,就只能獨自在外地工作。
於是,網上就流傳著一句話,「留不下的大城市,回不去的小家鄉」。
你會選大城市的床、還是小城市的房?這3點因素是關鍵
大城市經濟發展迅速,年輕人會得到更多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同時在這裡生活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眼界,動物園、植物園、展覽館等娛樂設施的規模都遠勝於小城市。
然而,雖然大城市的工資水平較高,但是生活壓力太大,許多年輕人只能擠在合租房,生活環境糟糕。
Advertisements
此外,大城市距離家鄉較遠,每年僅能回家1~2次,換算下來未來跟父母相聚的時間可能還不會超過兩年。
年輕人背井離鄉地跑到大城市,為了心中的理想和看似可觀的收入,一個人擠地鐵公交、一個人加班加點、一個人搬進合租房,到最後可能依舊買不起大城市的房子。
於是,年輕人的人生終點就變成小城市的小套房。
小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慢,公司和就業機會都較少,薪資水平較低,但是生活會更加安逸,距離老家較近,沒有太大的生活壓力。
Advertisements
那麼,年輕人如何做抉擇?不妨考慮下這3點:
1.家庭因素
如果你的人生首要目標不是錢,而是陪伴親人,自然沒有去大城市的必要。
如果你的家境富裕,不需要在外面奮鬥,回到家裡繼承家產就可以,也沒有必要去大城市的發展。
若是你的父母身體不好,需要有人長期在身邊照顧,這時候你也沒有辦法去外地。
但是,如果你的人生目標是錢,還不想離開家人,就需要仔細斟酌,在兩者之間做一個艱難的決定,究竟是捨棄家人、還是錢?
Advertisements
2.專業因素
大學的專業跟未來的就業環境息息相關。
如果你是教師、醫生、會計、石油化工等專業,就算選擇小城市也沒有關係,這些專業不需要太高的門檻,而且都屬於一眼能夠望穿的工作,相對比較穩定。
但是,如果你是IT、新能源、心理諮詢、考古等專業,就一定要去大城市發展只有大城市才會提供市場和相應的技術,小城市沒有你發揮的用武之地。
3.個人價值觀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有些人喜歡拼搏、奮鬥,想把自己的人生闖出名堂,那麼這種人就適合去大城市。
有些人喜歡安逸、自由、佛系,不喜歡約束與競爭,那麼這種人就適合在小城市發展。
這種價值觀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無非是每個想要追求的生活不同罷了。
水泥管改造「3坪大廉價出租屋」一點隱私都沒有! 香港青年直呼:住得更有尊嚴!
「同樣是2500元的話,住這裡當然好過住劏房」。最近,香港出現了一種新的住房——水泥管!
小編一看,水泥管房不只地方巴掌大,還是透明的。
但是街頭採訪過後,很多香港人表示,住在這裡總比在壓抑的劏房裡住好得多,「至少可以住得有尊嚴。」
只有10㎡(3坪),兩個水泥管就是兩個房間,客廳,臥室一個水泥管,廚房,廁所一個水泥管。
租金是2500元(1.2萬台幣)左右一個月,水泥管的位置大概就是在各個天橋底下,或者大樓之間,碼頭上面。
每個月花2500元去住水泥管?還要在天橋底下,大樓的夾縫中生存?大門的玻璃還是透明的,隱私在哪裡?
這,大概應該沒人會去住吧。
但接下來的路人反應卻讓小編大跌了眼鏡。
天橋底下的水管房
70後的Herman一開始猜測水管房的租金大概在4000元左右吧,當被告知只要2500元的時候,開心地說:「同樣是2500元的話,住這裡當然好過住劏房」。
一開始以為是70後對居住條件不是很挑剔,後面發現年輕人都清一色很能接受。
80後情侶甚至覺得租金五六千元都有市場,而且水管房的設計簡簡單單,必要的設備也都有,住進去很方便。
這裡的3000元指的是港幣,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2500元。
90後情侶也覺得租金五六千可以接受,而且兩個人住也夠了,但是結婚以後可能不是很方便。
10㎡的兩節水泥管,只有基礎設備,甚至連房子都算不上,香港人卻願意花2500的租金去住,甚至還覺得很便宜,很不錯。
但在這背後,其實是大部分香港人買不起房,也越來越租不起房的尷尬境況。
香港擁擠的大樓
小編曾經寫過一篇《不足0.4坪空間卻住到老,20萬港人無奈道:我還沒死,就先住進了棺材房…》的稿子。
在攝影師Benny Lam的鏡頭,BBC記者的報導,紀錄片的展示下,我們看到了香港霓虹燈後面20萬香港底層窮人的真實居住環境。
中環辦公大樓下面的破敗蝸居
香港小青年阿霖天生帶有疾病,不能和家人同住,一個1.6㎡的單人床就是他的家,吃飯,看書,睡覺,消遣……所有的私人活動都在這裡進行,尊嚴在這裡是不存在的東西。
大塊頭的他從來都是彎著腰,睡覺也從來就沒有把腳伸直過。
雖然只有一張床,每個月的租金也得1800元。
這就是最常見的棺材房,「我還沒死,就住進了棺材房」並不是一句玩笑話。
在香港,很多人從住進棺材房開始,就再也沒有出去過。
住棺材房的一般都是單身人士,如果是拖家帶口的一般就住劏房。原本是普通的公寓,被隔成一間間,非法租給不同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