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不和!婆婆崩潰大哭「做飯帶孩子」我太難了 最後「兒媳婦還趕我走」
過分的母愛,對孩子是傷害。
自私的父母有這樣一種思維:「我覺得這是為了他好,他覺得不好,我也不接受。他還是個孩子,他不懂。」
元旦早上的時候,在小區附近的公園散步。遇到一個老人坐在台階上崩潰大哭。
老人的周圍有幾個老人在勸她。她說:「你們說說,當老人怎麼這麼難。我都57歲了,還天天給他們做飯,做好了飯還得叫他們起床。我做好了飯,叫他們吃,人家都不起來吃,還跟我甩臉色看。
他們管過什麼?我孫子現在都2周歲了,他們兩個連個尿布都沒孩子換過,我兒媳婦連孩子的牛奶都不會泡。這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做的。
我整天累死累死的,給他們洗衣服做飯,帶孩子,不求他們怎樣,就求他們給我個好臉色都不行。
現在他們還想讓我走,覺得跟老人住在一起不方便。我倒是想走,可我兒媳婦什麼都不會。我走了,我兒子和孫子都得受罪。
Advertisements
我做這麼多,買不回來兒媳婦的心,連兒子的心也買不回來。我兒子根本就看不到我為他付出了什麼,他還向著他媳婦。他的心都在他媳婦那裡。」
有幾個老人在那裡勸:「兒媳婦都這樣。兒子長大了,就成了兒媳婦的了,就不屬於咱們了。只要他們小兩口好,咱們就別管他們。」
Advertisements
老人依舊不服氣,她說:「我就是覺得不公平,自己付出了這麼多。現在想要跟著兒子過日子都不行。我的整個心都寒了。」
她開始繼續大哭,似乎是想要發泄。並且她不再聽周圍人的勸告,她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委屈里。
我突然想起了我婆家的大姨。她兒媳婦生孩子後,她過去照顧月子,她打算好了一直給兒媳婦帶孩子。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最後她的到來,卻導致了自己兒子的離婚。
她的思維跟這個老人很像。
第一:她覺得兒子是她的,如果兒子向著自己的媳婦,就是背叛了她。
她去了兒子家裡之後,跟這個老人一樣,洗衣做飯帶孩子,但是她跟兒媳婦的關係始終非常緊張。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她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要求兒子和兒媳婦。比如老人提到的這個早上做飯。她早上7點就起床做飯了。做好了飯,就叫兒子兒媳婦起床吃飯。她兒媳婦經常加班到1點多,好不容易遇到個周末,早上7點正是睡眠最好的時候。
Advertisements
可我大姨非得叫人家起床吃飯。人家要不吃,要發脾氣,她就自怨自艾。她會把自己的這些委屈告訴自己的兒子,如果她的兒子站在妻子的立場上說:「讓她睡吧,她晚上加班了。她什麼時候醒了,想吃再吃。」
然後,我大姨就覺得自己的兒子背叛了她。她會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先吃了再睡就不行嗎?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就不能幫我帶帶孩子嗎?她累,難道你媽我就不累嗎?你只考慮你媳婦,從來都不考慮你媽。你媽在這個家裡跟保姆一樣付出,你什麼都看不到。」
Advertisements
我大姨的兒子也左右為難,他知道自己的母親付出得多,但是自己的妻子也不容易。等到他提出,要自己幫母親帶孩子的時候,我大姨就覺得更委屈了。
她覺得:「我兒子不是在心疼我,而是太心疼自己媳婦了。我這麼累,他媳婦這麼不好,他不去教訓自己的媳婦,還幫她幹活。」
我大姨就是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給兒子兒媳婦帶孩子的。你可想而知,兩個女人之間的關係,能差到什麼地步。
到最後,我大姨的兒媳婦就不能看到我大姨。她只要看到我大姨了,就覺得憋屈,就開始難受。
尤其是,當我大姨滿臉委屈幹活的時候,她心理就更難受了。她最後,也是提出讓我大姨走。我大姨的兒子也受夠了這種婆媳矛盾,也希望我大姨走。
可是,我大姨就是不肯走。
第二,我大姨認為,她兒子離不開她。她兒子孫子離開她了,就會受罪。
Advertisements
這個老人覺得自己的兒媳婦什麼都不會幹,她要是走了。自己的兒子孫子就會受罪。
老人的思維有多一致。我大姨也是這樣想的。當時,我們都勸我大姨,人家不願意讓你帶孩子了,你就趕緊回老家,為什麼非要在哪裡給人家添堵呢?
結果我大姨說了這樣的一番話:「我走了,早上誰給我兒子做飯。她早上睡到9點都不起。我要是走了,我兒子早上就得吃外賣。我兒子都多瘦了,天天吃飯都吃不好。
再說了,還有我孫子。我走了,她就要請保姆。保姆有我親嗎?萬一保姆對我孫子不好怎麼辦?再說了,請保姆還得花錢,我兒子掙個錢,那麼容易嗎?」
她自己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她就覺得自己的兒子孫子是離不開她的。其實,她的兒子也是希望她能回老家的。雖然請保姆花錢,雖然自己沒早飯吃,但是至少不會一回到家裡,就跟戰場一樣。
Advertisements
她兒子希望她走,這個老人的兒子也希望老人走。但是,老人卻都覺得自己的兒孫離不開自己。
第三,老人覺得自己老了跟著兒孫過日子才正常。如果兒孫想要脫離她,她就覺得不公平,甚至是寒心。
Advertisements
我這個大姨不管家裡人怎麼勸,也不管她兒子怎麼說,她就是不肯離開兒子的家。
她不僅不肯離開,還把所有的矛盾都歸咎於自己的兒媳婦。她這樣理解被趕走這件事:「我兒媳婦就忘恩負義,我為他們付出了多少。她現在要趕我走。別人家的婆婆要是這麼對兒媳婦,兒媳婦不知道多高興。這種人就沒心,我兒子是被她洗腦了,才覺得她好。」
我大姨覺得都是這個兒媳婦不知足,不夠好,兒子的家庭才會這樣不幸。當她的兒子試圖說服她的時候,她甚至會打自己的兒子。她覺得自己的兒子沒出息,她覺得自己的兒子被自己的兒媳婦洗腦了,她甚至讓她的兒子跪著求她。不然她就不活了。
她就覺得自己是委屈的,是付出的,是為了兒子孫子好的。她就覺得她的兒媳婦是不好的,不懂得感恩,不知足的。在這種思維的控制下,她跟自己的兒媳婦水火不容,兒子越是向著兒媳婦,她越是想要跟兒媳婦爭個高低。
最後,她的兒媳婦不堪忍受,選擇了離婚。她的孫子被兒媳婦帶走了。而她的兒子也因此徹底跟她離了心。
可我這個大姨,即使到了這樣的時候,也不覺得自己有錯。她說:「前兒媳婦就是沒良心,我給她洗衣服做飯帶孩子,她還不知足。我兒子也是沒良心的,娶了媳婦,忘了娘,我的心都被他們寒透了。」
很多老人不明白,兒子向著兒媳婦,不是拋棄你,背叛你,而是他成長的必然經歷。
有些老人習慣了對孩子的付出,如果孩子不需要她付出,她就會覺得被拋棄。可老人不知道的是,父母和孩子就是漸行漸遠的關係。當孩子成年,娶妻生子,他應該有自己的小家庭,他的心就是該嫁給自己媳婦的,而不是依舊把心留給自己的母親。
小鳥長大了是要離開家的。沒有哪只大鳥能一輩子把小鳥困在翅膀下邊。如果你不能接受這種分離,不能完成這種脫離,那麼你的兒子就永遠長不大。
不要因為自己的自私,自己需要兒子的陪伴而毀掉了孩子的成長。你不可能一輩子給兒子做早飯,你不可能一輩子不離開你的兒子。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從來不是這種無休止的保護。而是,把他養大,讓他自己去面對這個世界,去愛人和被愛。讓他自己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至於父母,他成家之後,從他的婚姻生活中脫離,然後去享受自己的人生。他需要,你幫忙,因為你們是母子。他不需要,那就彼此過好彼此。你需要,他再次出現,因為你們依舊是母子。